1.船藝
(1)造舟技藝傳承類
調查盤點傳統船舶匠師技藝與製造技術,或針對在地特有、於海上移動之針路口訣、觀星辨位與水路航道等海洋知識,進行現代科技詮釋、科普書寫或造船計畫圖譜等資料編撰,出版專書。舉辦造舟技藝傳承、航海知識傳習、傳統船舶製造技術之課程計畫,包含但不限營隊、研習或工作坊等形式,藉由實作、觀察與體驗等方式培養民眾在造舟或航海方面之知識、思維與實踐能力。整體課程至少 18 小時,實作至少 6 小時,招募至少 15 名學員。另須透過動態影像紀錄與詮釋全案技藝傳承或知識傳習之歷程。
(2)航海實踐交流類
以歷史航線、海路遷徙與造舟技藝為核心議題,舉辦舟船航行或國內、國際交流活動,藉以復振臺灣航海文化,推展造舟技藝或航海知識之實踐與交流。舟船航行須以實踐歷史航線或水路航道為基礎,交流活動包含但不限論壇、座談會或專題研討會。
2.藝海
(1)海洋主題創作類
以涉海歷史場景、海岸聚落文史脈絡、用海、航海、造舟智慧、技藝、技術或特色海洋風貌等為主題,規劃執行表演藝術節目(包括舞蹈、戲劇、音樂等)或視覺藝術、新媒體內容、文學、電影、展覽或其他藝文創作計畫。
(2)海洋藝文扎根類
跨域整合在地資源,以海洋為核心議題,針對文學、美術、音樂、舞蹈、戲劇或電影等藝文領域,規劃文化體驗內容或藝術家駐村計畫,擴大海洋藝文參與人口。
3.海味
(1)海岸創意行動類
善用在地海洋文史脈絡、文化資源與涉海生活事務,以在地行動強化在地海洋文化之能見度,導入海洋文化創意,凝聚在地社區、聚落共識,共同營造在地海洋文化之意象,包括以在地用海智慧、傳統技藝、海洋風貌為基礎,推動海洋文化主流行動方案。
(2)海洋藝文扎根類
串聯公私組織、團體或企業進行跨域合作或異業協力,活用海洋文化尋根之記憶、史料及智慧,共同發展以海洋文化為基礎之海洋文化活動,擴大海洋文化參與人口,豐富海洋人文生活環境。
|